本邊坡屬巖土組合斜坡,坡高大于50m,自然坡度上部約38°~45°,下部約31°~35°,坡向近145°~150°。從邊坡露頭觀察,巖性以強風化砂巖為主,局部為弱風化砂巖,巖體破碎,節理、裂隙甚發育,千枚巖化嚴重。
通過各方參建單位的充分討論,咨詢了有關專家的意見后,針對此邊坡的治理采用以下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整治:
①目前在距坡口6.3m處已修建了一道截水溝,應在距坡口8m處增設一道截水溝,將原截水溝已開裂處用水泥砂漿封閉。
②四級邊坡應利用施工完畢的拱型骨架的豎肋做錨索的縱梁(間距4.6m),在k111+350~370段(邊坡立面最高的段落)拆除已施工的拱型骨架(影響格子梁布置部分),對縱梁加密一倍(間距2.3m),并做橫梁以形成框架;錨索長30m(4束),錨固端長8m,在本級邊坡底部做30m長的仰斜排水孔,仰斜排水孔間距4.6m。
③三級邊坡完全拆除已施工的拱型骨架(影響格子梁布置部分),采用3m×3m的框架格子梁,錨索長28m(5束),錨固端長8m,在本級邊坡底部做30m長的仰斜排水孔,仰斜排水孔間距6m。
④第一、二級邊坡目前錨索、格子梁均已施工完畢,在一級邊坡底部已施工了泄水孔;應在二級邊坡底部增設25m長的仰斜排水孔,仰斜排水孔間距為3m;
⑤在第一、二級邊坡之間的一級平臺上增設3排注漿鋼花管(長度為15m,鋼花管外徑89mm,壁厚6mm),3排鋼花管兩邊2排的間距為1.5m,中間一排間距為3m(見圖2、圖3),施工中注意鋼花管的布置應錯開已施工完畢的錨索位置。
針對注漿鋼花管施工,提出的設計技術要求如下:
注漿鋼花管采用外徑φ89mm,壁厚6mm的無縫鋼管,長度為15m,質量要求達到GB/T8162—87;鋼管連接采用對口焊接,管外采用3根φ20的鋼筋鉛管周對稱綁焊,搭接長度每端不少于20cm;沿管身每2m焊接3根φ8的定位鋼筋;使鋼管保護層厚度不低于2cm;同一截面處的鋼管接頭數量不得超過鋼管總數的50%,接頭處的焊縫質量應符合相應技術標準;鋼管長度方向每隔1m鉆6~7個φ6mm呈螺旋布置的注漿孔(從平臺鋪砌底面以上0.1m至管口不需鉆孔),孔外用彈性較好的橡膠帶包裹;注漿材料為M30的純水泥漿,采用分次間歇式注漿,注漿壓力應穩定在1.5MPa以上,一般注漿量為200~300L/m。